中國追新茶葉網消息 13日,對杭州西湖滿覺隴村的村民來說,是一個值得記住的日子。村里發出了西湖景中村首張茶地證。
“茶地和桂花分到家里,恨都恨煞了。”滿覺隴村村民胡美萍講起23年前的往事,嗓門很大,臉上卻笑盈盈的。她說的是1985年下滿覺隴大隊包產到戶的往事,當時隊里260余位村民沒有一位愿意擁有自家的桂花樹和茶園,今天聽來多么不可思議。
如今,龍井茶園成了香餑餑,為了保證龍井茶好滋味,把茶地分得“一碗水端平”,滿覺隴村開始下發《茶地證》。
《茶地證》是個巴掌大小的紅本本,蓋上了杭州市西湖街道滿覺隴村村民領導小組的大紅印章。村民黃明20多年前承包的那片老茶地,收成少,茶葉質量不太高,原本他早就想換種小茶蓬,可是小茶蓬要養3年才能收茶葉,黃明擔心:“要是哪年這片茶地被轉包給別人,心血可就白費了。”
拿到紅本本就放心了。茶地證上白紙黑字寫著:“四眼井96號,得意亭新開地,0.26畝。”和商品房房產三證有點像,證書上還清楚地標示了茶地方位圖。
“村里規定,村民男60周歲、女55周歲必須退出承包茶地,享受退休勞保和年終分配,每年約1萬元左右。”滿覺隴村村主任徐善德告訴記者,“退出來的茶地,由年滿18周歲以上無茶地村民承包,子女優先。”
村里有50多位村民退休,退出茶地,領起了退休金。村民老郭就是其中之一:“我年紀大了,山地上施肥、摘茶都干不動了。我退出0.6畝地,每天坐坐喝喝茶就能領勞保工資,蠻好。”
從1985年茶地包產到戶開始,滿覺隴村一直沒有調整過承包地,也沒有詳細的茶地承包檔案。“有了茶地證,村委對茶地的管理就系統而清晰了。一方面,能打消村民顧慮,提高龍井茶質量;另一方面,我們也希望年輕的村民們有了自己的茶地,能把龍井茶鄉種茶、手工炒茶的手藝傳承下去。”徐善德說,目前已經有1/3以上村民領了證。